膜技术助海水淡化赶超国际
膜技术助海水淡化赶超国际
8月12日,中国化工报记者就国家海洋局发布的《201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》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。高从堦表示,目前膜法技术已在海水淡化领域占了60%的市场份额,同时新建的海水淡化工程大多采用膜法。预计“十三五”时期,随着海水淡化领域膜分离和热法分离技术在理论、技术、装备、过程等全链条的创新提升,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水平将逐渐提高。
《报告》指出,2014年全国海水淡化共实现增加值14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2%;新增海水淡化工程产水规模为日产2.61万吨;海水淡化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,亚太脱盐协会秘书处落户我国。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总体规模不断增长,截至2014年底,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12个,产水规模达到日产92.69万吨,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为日产20万吨。
记者查阅了《海水淡化产业发展“十二五”规划》,《规划》提出,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产能达到220万立方米/日以上。高从堦表示,以目前海水淡化实际规模看,与“十二五”规划预定目标尚有一定差距,主要是因为淡化海水未能如预期大规模进入市政管网,民用受到制约。《报告》显示,在已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中,淡化海水用作工业用水的工程规模为每天58.73万吨,占总工程规模的63.35%。但随着社会用水紧张形势加剧,“十三五”时期海水淡化将有较大发展,特别是对沿海城市显得愈发重要。如果能在全国推广海水淡化技术,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将得到很好的解决。
一些业内人士认为,“十三五”时期,淡化海水民用的瓶颈会突破,有望快速发展;而淡化海水工业应用也大有潜力,沿海和近海地区的石化、钢铁、电力等重工业是主要目标市场。
另据《报告》显示,2014年全国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9个,新增海水淡化工程产水规模日产2.61万吨,每吨成本5~8元。高从堦介绍说,最初的海水淡化技术只有热法,上世纪50年代提出膜法。反渗透膜、低温多效和多级闪蒸是国际上已商业化应用的主流海水淡化技术。因没有相变,膜法是一种颠覆性的海水淡化技术,我国新建的海水淡化厂大多采用膜法。对目前中国而言,制取饮用水是膜法海水淡化最经济适用的领域。
为加快膜法技术和装备进步,我国目前正在开展膜蒸馏、正渗透、石墨烯膜等新技术研究。据了解,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浙江省六横海水淡化二期工程首套1.25万吨/日和江苏省大丰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示范项目一期5000吨/日海水淡化项目已经建成投产;海水淡化相关单位已经联合成立成果转化基地或研发实验室,以加快产业化进程。
-
答:使细颗粒形成比较大的絮团。二,分子量和离子度是聚丙烯酰胺的两个重要的指标,那么聚丙烯酰胺在业内是依靠离子度的不同来进行选型的么?离子度是指这种化学试剂离子电荷的...
-
答:凝聚生成微絮粒在架桥物质和水流的搅动下,通过吸附架桥和沉淀物网捕等机理成长为大絮体的过程称为絮凝。无机絮凝剂包括铝盐、铁盐及其聚合物。无机絮凝剂包括铝盐、铁盐及...
-
答:非离子聚丙烯酰胺(NPAM):是高分子聚合物或聚电解物,其分子链中含有一定量极性基因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粒子,使粒子间架桥形成大的絮凝物。这时PAM起吸附架桥作...
-
答:技术指标:外观:白色颗粒固含量:≥90%分子量:800-2200万离子度:10-75%荷密度:10-45(Mole%)部分型号:A180H;A190;K203;...
-
答:加水并搅拌聚丙烯酰胺(Pam)是常见的使用过程。不锈钢筛网是聚丙烯酰胺反应器的最佳选择。通常,水溶液的浓度通常为0。聚丙烯酰胺由于其自身的特性,可以表现出良好的...